作为一名在银屑健康网深耕多年的小编小银,我深知银屑病患者们经历的困扰与期盼。每一次门诊,我总能感受到大家那种既想脱离皮损瘙痒的折磨,又对新兴疗法心存疑虑的复杂心情。当医生提到“生物制剂”这个词组时,许多朋友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紧接着又是重重顾虑:“这药到底灵不灵啊?生物制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到底有哪些?价钱怎么样?有没有啥‘后遗症’?”这些发自肺腑的疑问,都是沉甸甸的现实,也是我们科普工作者必须用较清晰、较准确的语言去解答的。

银屑病,在我们中医里俗称“白疕”,它可不是简单的皮肤干燥或过敏,而是由免疫系统和遗传因素等多种错综复杂的机制共同作用下,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更快更替的一种慢性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疾病。它不传染,但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子女遗传概率在10%—20%左右,若双方都患病,那患病率甚至能多达50%。全球约有1.25亿银屑病患者,国内也面临着约700万的群体,换句话说,差不多每200人里就有1人患病。每次看到患者被那一片片覆盖着银白色鳞屑的红斑、伴随着剧烈瘙痒、灼热甚至疼痛所苦时,我内心总会涌起一股深深的共情。特别是冬季,病情容易加重或反复,那份煎熬,真是“心里直犯嘀咕”,往深了说,这不仅仅是皮肤的病痛,更是对精神和日常生活的巨大考验。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无疑给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同于传统的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而是以微生物、动物毒素或生物组织为原料,通过生物工艺制备的医用制品,属于免疫调节类药品。打个比方,如果说传统药物是大范围“轰炸”,生物制剂就是精确制导的“导弹”,它能“锁定”那些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特定免疫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等,从而从病源上阻断炎症反应,减缓皮损。
| 疾病特征 | 诊断评估 | 治疗考量 |
| 慢性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不传染,易反反复作。 | 典型皮损“三联征”(滴蜡、薄膜、AUSPITZ征)。 | 目标:皮损减缓、共病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
| 症状包括银白色鳞屑、红斑、瘙痒、灼热、疼痛等。 | PASI评分量化皮损严重程度(0-72分,越高越重)。 | 生物制剂适用于光疗系统治疗没效果的中重度患者。 |
不同类型生物制剂的“神通”与“隐忧”
要说生物制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其不同种类。
较早期的生物制剂,比如TNF-α抑制剂,像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和英夫利昔单抗,它们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来减缓炎症。我记得有位老王,用了这类药之后,困扰他多年的斑块状银屑病症状显然改善,那笑容,真是发自内心的舒畅。但是,这类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比方说,结核病就是需要特别警惕的风险之一,所以用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筛查。
而更新一代的生物制剂,如IL-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艾克司单抗-拓咨)以及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特诺雅、瑞莎珠单抗),它们在治疗银屑病方面展现出了更为不错的治疗的效果。临床数据显示,这类药物在24周时皮损尽量减缓率可达52.5%,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换句话说,许多患者能达到接近“正常皮肤”的状态,这种改变对于饱受疾病困扰的人们无异于重获新生。尽管效果不错,这些药物并不是全无风险,所有生物制剂都属于免疫调节剂而非激素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注,其共有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注射部位反应,还有就是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有报告指出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或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聊生物制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时,费用和适用人群,以及日常管理是无法回避的话题。目前市面上的生物制剂,价格大多在2000-8000元/支之间,具体取决于品牌和规格,这对于普通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在,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规范,不少生物制剂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大大减缓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人有机会尝试这种效率很高疗法。具体的报销比例和额度,还需要以当地医保局的政策为准。
对于特殊人群,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怀孕的女性是一些禁用所有生物制剂的,哺乳期妇女通常也不建议使用,因为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儿童用药需要严格遵循体重调整剂量,老年人则需要医生根据其身体状况和潜在感染风险进行审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每次面对这些考量,我总会提醒患者及家属,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务必在专业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切忌自行用药。
银屑病的治疗,除了生物制剂等药物外,还有局部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维生素D3衍生物、护肤保湿的润肤剂)、物理治疗(光疗,如UVB、中药熏蒸、红蓝光等)和口服药物(维A酸类、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多种选择。2023年《国内银屑病诊疗指南》明确指出,治疗目标是皮损减缓、共病管理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应坚持保湿润肤,因为皮肤干燥会加重瘙痒,这可是银屑病患者的普遍痛点啊。
每一次科普,都希望能为银屑病患者点亮一盏灯,哪怕只是微弱的光。关于生物制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我今天已经尽力讲得明明白白。尽管现阶段还无法尽量治愈银屑病,但医学的进步从未停止,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更好。
以下是大家常问的几个问题:
1. 生物制剂是不是激素?
不是。生物制剂是免疫调节剂,通过靶向特定免疫分子发挥作用,与激素是两种不同的药物类型。
2. 生物制剂停药后会反复吗?
银屑病本身具有易反复性。生物制剂停药后,皮损可能反复,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3. 银屑病患者能接种疫苗吗?
一般银屑病患者在病情稳定且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时可以接种疫苗。但若正在使用生物制剂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应咨询医生,以评估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机。
两位真实患者的反馈:
“我刚开始打生物制剂的时候,心里也哆嗦,怕这怕那。医生给我解释了生物制剂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还鼓励我说为了生活质量要勇敢尝试。现在,皮损少了,晚上能睡个好觉。我觉得较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家人的理解和医生的鼓励让我走到了今天。”——广州患者林女士
“以前因为皮肤问题,找工作处处碰壁,谈恋爱也觉得自卑。后来用了生物制剂,加上坚持保养皮肤、注意饮食,情况好转了很多。现在我敢穿短袖了,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想告诉其他病友,别放弃,保持积极心态很重要,专业医生总能给出合适的建议!”——北京患者张先生
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生活不止有??病變,更有诗和远方。在皮肤问题关注,除了遵循医嘱,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每天多次涂抹,尤其是在洗澡后,能有效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在调整心态上,参与病友社群,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重新找回生活的阳光。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