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被皮肤上反反复复的红斑、银白色鳞屑折磨得夜不能寐?那种挥之不去的瘙痒,那种人际交往中隐隐的自卑,是否让你感到生活处处碰壁?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这恐怕就是令人“谈虎色变”的“牛皮癣”。作为一名深耕医学科普多年的银屑健康网小编小银,我想说,这些体验并不是你一人独尝。今天,咱们就借着这本沉甸甸的银屑病患病人数统计蓝皮书,一起揭开银屑病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究竟是何方神圣,以及它在我们国内这片土地上,究竟影响了多少生命轨迹。

| 全球患病人数 | 国内患病人数 | 遗传概率(单亲) |
| 约1.25亿 | 约700万 | 10%-20% |
在咱们的日常口语里,银屑病常被叫做“牛皮癣”,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丝误解的味道。往深了说,它其实是中医里提到的“白疕”。好多老乡一听到“癣”字,就立刻“闻虎色变”,以为会像那些真菌性皮肤病一样传染。但今天小编小银要跟大家拍胸脯保证、斩钉截铁地说:银屑病,它!不!传!染!这一点,是很多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反复验证过的铁律。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根据较新的银屑病患病人数统计蓝皮书数据,全球约有1.25亿人正与银屑病共存,而我们国内,这个数字大约是700万,这意味着每200个国内人里,就有1个人是银屑病患者。换句话说,它就在我们身边,却常常被误解和孤立。
银屑病虽然不传染,但它的影响却深入骨髓,远不止皮肤表面的红斑和鳞屑那么简单。这种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女发病率无显然差异。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较常见的叫寻常型银屑病,还有关节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等。皮损不仅局限于躯干,头皮、指(趾)甲、甚至外阴部都可能是“重灾区”。想象一下,头皮上厚厚的鳞屑,不仅影响形象,还痒得“抓狂”,仿佛有很多蚂蚁在爬。往深了说,这瘙痒并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皮肤炎症、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水分流失过多,神经末梢被持续刺激的结果。许多患者在冬天病情会加重或反复,夏季则可能有所缓解,这种季节性的规律,如同老天爷开的玩笑,让患者在不同季节承受着不同的痛苦。点滴状的粟粒大小,钱币状的圆形椭圆,再到融合后形成地图状的巨大斑块,以及银屑病三联征(滴蜡现象、薄膜现象和Auspitz征),这些临床表现无一不在诉说着患者的煎熬。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尽管复杂,但医学界已经明确,免疫系统和遗传因素是主要推手。父母一方患病,子女遗传概率约10%-20%;若双方患病,概率则多达50%左右,这背后是基因编码的“秘密”。但值得注意的是,约60%-80%的发病还需要环境触发,比如感染、精神紧张、创伤、抽烟、酗酒,甚至某些药物。这些外部因素协同内部基因,共同导演了这场身体的“内乱”。较新的研究揭示,多种细胞在多种诱因刺激下,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7、白介素-22、白介素-23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终形成了我们肉眼可见的厚厚鳞屑。这每一片鳞屑背后,都是免疫系统一场过度活跃的“战争”,对患者而言,是一场持久的、与自身免疫的搏斗。
尽管当前银屑病尚无法有效治疗,但现代医学的进步已能不错减缓皮损、控制病情,甚至促使皮损治疗好,从而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伍德灯、免疫5项、X线检查及血液检查等,来尽量评估病情。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维生素D3衍生物、润肤剂),这些是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3%的限局型银屑病的可选择;还有光疗法(如UVB、中药熏蒸),以及口服药物(如维A酸类、甲氨蝶呤、环孢素),对于严重、受累面积大者,则需要外用药、物理疗法和系统治疗的联合应用。往深了说,生物制剂的出现更是给许多重度患者带来了希望,如司库奇尤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它们科学靶向免疫因子,效果不错。2023版《国内银屑病诊疗指南》明确指出,治疗目标在于皮损减缓、共病管理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生会通过PASI评分工具来量化病情的严重程度,一些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和有效性。
治疗之路往往伴随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挂号费、检查费、光疗费用、药物费用,这些加起来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虽然医保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压力,但报销比例和范围因地而异,让不少患者家庭“压力山大”。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很多个家庭为了缓解患者痛苦,在经济上苦苦支撑的身影。往深了说,心理上的压力更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外貌的改变可能导致患者自卑、社交障碍,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本银屑病患病人数统计蓝皮书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它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国内银屑病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亲爱的病友们,小编小银知道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请相信,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在战斗。这本银屑病患病人数统计蓝皮书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千千万万同病相怜者汇聚的力量和希望。我们深知,每一次皮疹的反复,每一次瘙痒的袭来,都可能是一次对意志力的考验。但请记住,医学的进步从未停止,社会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我们共同期盼着,随着这些普及性数据的发布,能有更多的人理解银屑病,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环境。请不要放弃希望。
关于银屑病,您可能还有以下疑问:“以前我总是把自己的病藏着掖着,觉得丢人,直到我在病友群里看到了好多和我一样勇敢面对的人,我才明白,我不是异类。现在我按时用药,定期复查,病情稳定了很多,我也敢穿短袖了,感觉整个都亮了,感谢科技和那些真的理解我们的人。 ”——来自一位深圳的银屑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