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治银屑病,看似离经叛道,实则别有洞天。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至今未明,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相关。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就是外感寒邪,而银屑病的发病与寒邪入侵、气血凝滞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湿邪内蕴、血热风燥、气血凝滞等因素有关。伤寒论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用于治疗银屑病,取得良好的治疗的效果。
伤寒论治银屑病,首先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舌苔、脉象等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的银屑病证型有以下几种:
① 血热风燥型:表现为皮疹鲜红,瘙痒剧烈,鳞屑多而薄,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等症状。治疗上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常用药如生地黄、丹皮、赤芍、当归、白芷、蝉蜕等。
② 脾虚湿蕴型:表现为皮疹色淡,鳞屑厚而粘,常伴有脘腹胀满、纳呆便溏等症状。治疗上宜健脾燥湿,益气养血,常用药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泽泻、车前子等。
③ 气血凝滞型:表现为皮疹暗红,鳞屑厚而硬,常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治疗上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药如红花、桃仁、丹参、川芎、乳香、没药等。
④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皮疹干枯,鳞屑薄而易脱落,常伴有口燥咽干、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上宜滋阴补肾,清热润燥,常用药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女贞子、麦冬、玄参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内服、外用,以及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使治疗更加科学有效。
伤寒论治银屑病,注意内外兼治,标本兼顾。内服中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基于问题本身来治疗银屑病;外用中药可以消炎止痒,促进皮损的愈合,缓解症状。
常用的内服中药方剂有:
① 逍遥散:适用于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清热疏肝,养血调经。
② 归脾汤:适用于脾虚湿蕴型银屑病,健脾养血,益气安神。
③ 桃红四物汤:适用于气血凝滞型银屑病,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④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银屑病,滋阴补肾,清热润燥。
常用的外用中药方剂有:
① 蛇床子散:适用于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② 紫草膏:适用于湿热蕴结型银屑病,清热凉血,解毒生肌。
③ 苍术散:适用于脾虚湿蕴型银屑病,燥湿健脾,止痒生肌。
④ 当归膏:适用于气血凝滞型银屑病,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伤寒论认为,气机郁滞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银屑病也不例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气机调畅,与皮肤关系密切。当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皮肤出现异常,例如银屑病的发生。
在治疗银屑病时,应重视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可以通过针灸、推拿、太极拳、瑜伽等方法,舒肝解郁,调理气血,促进皮肤恢复正常功能。
伤寒论治银屑病,同样注重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导致银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忌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肥甘、海鲜等容易加重病情或对脾胃造成负担的食物,并适当食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食物,例如山药、薏苡仁、莲藕、绿豆等。
常见的食疗方有:
① 山药薏苡仁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适用于脾虚湿蕴型银屑病。
② 绿豆百合汤:清热解毒,滋阴润燥,适用于血热风燥型银屑病。
③ 红枣桂圆茶:补血养气,安神益智,适用于气血不足型银屑病。
④ 黑芝麻核桃粉:补益肝肾,乌发润肤,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患者还需要做好日常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摩擦或抓挠,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要注意预防银屑病的反复,做好以下几点:
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
②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③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例如化学物质、粉尘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洗浴用品。
④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容易加重病情或对脾胃造成负担的食物。
⑤ 定期进行中医调理,巩固治疗的效果,预防反复。
伤寒论治银屑病,并不是尽量取代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而是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伤寒论治银屑病,注意辨证论治、内外兼治、标本兼顾,注重调理气血、疏肝理气、忌口食疗、坚持治疗,从多方面入手,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幸福感。
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 婚假期间,患者可选择在避寒避暑、气候宜人的地方度蜜月,避免寒冷或炎热的天气加重病情。
2. 就业方面,患者可以选择室内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并注意工作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3. 情感方面,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可以寻求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缓解压力。
4. 饮食方面,患者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肥甘、海鲜等容易加重病情或对脾胃造成负担的食物,并适当食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食物,例如山药、薏苡仁、莲藕、绿豆等。
5. 保健锻炼方面,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例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并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出汗。